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文化活动
品 味 琐 碎
法官职业道德征文比赛一等奖作品
分享到:
作者:周朝辉  发布时间:2009-04-12 21:40:13 打印 字号: | |

    来审管办前,我其实还不清楚将要面对的工作。当日子在层出不穷的数据、报表、台帐、评查、通报中悄然流逝,我才开始真切地体味到,那些被夸耀的所谓管理的价值原来是依靠这么细小而繁多的数据和表格实现的。我在默想,审判管理原来你的名字叫琐碎。

    我是拒绝琐碎的,因为它总让我联想到鸡毛蒜皮、婆婆妈妈等一些多少有些贬义的词汇。我常自问,难道我生命中最黄金的时期就将这样被消磨?然而我又是迷惑的,因为我常对设计者们所描绘的“审管蓝图”充满期待。这种期待唤发着我心中尘封的意气。

    还在校园时,我们就被教授们灌输着“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那时的我就向往可以来法院做这道屏障上的一块砖头。天如人愿,我成为了一名法官。人生的规划就是要做一名职业法官,“辨析法理,胜败皆明”当是我职业生涯的最高追求。然而如今的我,怕是当不了砖头了,远离了案件、远离了争讼、远离了法庭、也远离了法槌落下时正义被彰显的畅快淋漓。惆怅之余意念又转,审判管理之要义难道不正是要将所有的砖头砌成坚固的城墙吗,做不成砖头做水泥,我似乎又找回了生命的价值。

    时间在惆怅和鼓舞中流淌,工作在琐碎和平淡中推动,而我也试着学会和琐碎相处。独处时,沏一杯新茶细细品味,思绪则慢慢体味出 “琐碎”犹如新茶般的滋味:

    琐碎的词典释义就是细小而繁多,所以职场之人大多是逃避琐碎之事的,因为它不仅仅意味着劳而无功,有时还可能意味着领导对你工作能力的负面定位。而对某些胸怀大志的人来说,他们大概要求自己想的、做的都是大事、难事,琐碎之事何劳动手!所以东汉时就有个叫陈藩的少年不愿打扫房间以迎客,还理直气壮地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只是被人反驳“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时才无言以对。

    陈藩少年的处事哲学并未因此而减少其在许多后人心中的影响力。一种流行的看法是,刘邦的工作抓得好,因为他懂得抓宏观抓大局,具体事情尽管交给萧何、韩信他们去做,所以他可以得到汉天下;诸葛亮的工作没抓到点子上,事必躬亲、沉湎琐务,所以蜀国会被灭。这种观点似有以成败论英雄之嫌。现实的情形是,有太多的人热衷于出思想出制度,热衷于运筹帷幄,却在微观上无法落实。一方面是缺乏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样甘于琐碎的执行人员,大家都在热衷做大事;更重要的是太多的制度或工作本身就缺乏操作的细节。就拿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这个“禁令”那个“不准”来说,一方面是禁令猛如虎,一方面是违禁仍如常,难道大家真的不怕丢饭碗吗,显然只是因为制度还没有脚可以从纸上走出来。这难道不是制度的设计者粗放的设计风格所造成的结果吗?

    这让我想起一个有趣的寓言,说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应对猫情猖獗。鼠王高瞻远瞩,提出必须给猫们的脖子上挂铃铛,这样猫来的时候,铃铛就会发出警报,大家就可以及时逃命了。大家都公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可是,由谁去给猫挂铃铛?当鼠王准备点将时,发现大家早已抱头鼠窜。“给猫挂铃铛”就成了一个鼠辈的笑话。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常常在心照不宣中重复着“给猫挂铃铛”的故事。针对我们的这种心态,有一位叫汪中求的学者就写了一本名叫《细节决定成败》的书,告戒世人“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他认为,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的工作作风。

    把小事做细,注定会与琐碎为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在七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与成千上万的花草默默相伴,以发现和命名1766种植物群的成就,成为中国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人,并且由此改变了中国植物主要由外国人命名的历史。“原本山川,极命草木”,这是吴征镒院士的座右铭,从懵懂孩童到耄耋老者,吴院士践行着“极命草木”的承诺。瑞士手表公认是世界顶尖级的精品,却很少人知道为了制造这些手表,瑞士的工匠们要每天切割、打磨只有千分之一毫米大小的手表零件,再小心翼翼地将1400-1800个这样的零件装配成机芯,最后再装配成手表。我不由想起一句古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也许不辞琐碎的人们正是靠着对琐碎的日积月累才成就了成功时的辉煌。

    看来逃避琐碎的人怕是很难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除非他能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只是甘于琐碎的人就能够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功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一位哲人经过一个工地时,问第一个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有些不耐烦地说:“我在搬砖头。”问第二个工人同样的问题时,他面无表情地说:“我在砌墙。”而问到第三个工人时,他却充满自豪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后来,第三位工人成为了一名建筑设计师,而其他两位则仍然是建筑工人。同样的事,有人把它当做工作,所以他眼里看到的只有砖头和水泥,这种人无法认识工作的价值,而只是当作赚钱的手段,他们永远只会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而不会主动去考虑什么;另外的人把它当做事业,所以他眼里看到的是一座正在冉冉升起的教堂,这种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积累经验和知识,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所以甘于琐碎是一种立场,善于琐碎则是制胜的法宝。

    善于琐碎的人大概会具有这样的品质吧:可以在平凡中锤炼信念、在平淡中磨砺毅力、在平和中淡定心态、在平常中体味意趣。特别是后两者应当是这类人最明显的特质吧。吴征镒院士以92岁高龄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真正的名利双收。然而这位耄耋老者难道就是为了这个大奖才倾尽一生与花草为伍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也许人们在抛却心浮气躁、抛却追逐名利、单纯工作动机之后就能获得最大的名利。体味工作的意趣其实是要让自己的心情快乐,因为研究表明人在愉悦的状态下是创造力最旺盛的。在工作中学会体味它的意趣也许会激发出我们无限的潜能,而任何一样工作都潜藏着各自的趣味,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看你如何体会。

    杯中的茶即将饮尽,而我的心也越来越释然。如果琐碎是有价值的,我将甘于琐碎。

来源:武陵法院网
责任编辑:周朝辉